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市宏宇杰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陶瓷动态 >> 正文

鹰鹏陶瓷悄然倒闭 佛陶面临集体猝死

作者:电子陶瓷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5
8月25日下午两点,偌大的佛山华夏陶瓷博览城冷清异常,几个环卫工人推着垃圾车从鹰鹏陶瓷破落的展厅前经过。 

  数月前,这个国家免检品牌的展厅内窗明几净,各式瓷砖样品摆放得井然有序。而此刻,展厅里一片狼籍,正在重新装修,“听说这个公司的老板和财务总监跑了,现在展厅的场地已经转租他人。”附近某建材出口贸易公司梁媚告诉记者,“除了鹰鹏倒闭外,附近一些陶瓷企业的展厅也筹划迁出。” 

  原材料涨价、化工料涨价、燃油涨价、燃煤涨价、电费涨价让佛山众多陶瓷企业感到窒息,雪上加霜的是,根据政府规划部署,今年佛山300多家陶企,将有40多家陶企被扶持,140多家被调整,还有170多家需要关闭与转移。 

  “十项全能”赶走陶企 

  佛山陶瓷走还是留?这个问题争议已久。 

  新世纪之初,四川廉价清洁的天然气及相应的原料与西部市场吸引新中源、奥斯堡、广乐等企业落户四川夹江2002~2006年,佛山陶瓷大规模走向省内临近的肇庆、清远、河源等地。当陶瓷大鳄们因为布局区域市场集体外迁时,政府的态度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极力挽留企业在佛山市内的不同区之间进行转移。 

  但2007年下半年,陶瓷老板明显感到政府态度的转变,先是《关于加快陶瓷产业优化提升的决定》出台,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建筑陶瓷制品生产环节的外迁和全国布局,“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根本转变。”根据目标,整个佛山市有366家规模陶企,将有250多家陶企被要求迁离,涉及5万多员工的重新安置。 

  针对外界对“关、停、转”的异议,佛山市政府今年5月正式出台三个政策性文件,这三份文件为陶瓷企业的去留定下了十项评价指标,这十项指标涉及清洁生产、单位能耗、燃料使用、交通运输、劳动保障、职业卫生、税务、安全生产等方面。政策规定,今年10月底前,佛山各区将按照十项指标逐一对陶瓷生产企业进行检查,任何一项不符合,都将被要求进行整改。如在规定期限内仍无法达到要求,将依法进行关闭。 

  有业内人士质疑:十项指标多数企业都不难实现,但留给企业的时间太少了,5个月限期内企业在能耗和使用能源方面达到要求非常困难。政府为什么不提早两年给出指引?现在很多企业都抱着侥幸心态观望,希望政府“关、停、转”的态度能有所软化。 

  “企业一旦搬迁,除了压机可以搬走之外,其他设备基本上成了废铁,因此在政策面朝令夕改的环境下,企业往往不敢轻举妄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向记者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建辉陶瓷两年前在地方政府的动员下搬到南海区狮山镇的官窑,当时考虑这里距离市区比较远,有三四十公里,不会受到影响,因而投入6000多万元建了新厂。去年4月建辉通过了各方面的验收,岂知投产才半年多就被列入了关停企业名单,要求今年底前必须搬走或者关闭。一条陶瓷生产线的投资回报期现在要8年左右,这种‘猝死’法,让企业无所适从。” 

  环保名义下的博弈 

  十项指标为首的三个政策性文件的出炉,被视为政府在规避陶瓷产业调整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此前有媒体报道,佛山市政府曾为此召开工商、环保、税务、公安、经贸等职能部门的专题会议,会议认为“陶瓷企业根本不具有与政府博弈的能力”。该媒体援引知情者的话说,“当时有人建议,如果企业不听话,就让税务部门每月查税一次,环保部门每周抽样一次,交警部门可以将超载检查站设在厂门口,更何况目前供电指标严重不足,可以随时停它的电。” 

  原址位于南庄镇的某陶瓷厂一内部员工卢先生向记者证实了他们企业被逼迁的经历:该陶瓷厂一开始迟迟没有签订关停承诺书,这令南庄镇政府颇为恼火,几部警车停在厂区门口,七个部门几乎是轮番上阵检查,弄得企业应接不暇疲于奔命。最后,该企业只得把生产车间搬到周边地区。 

  把曾经是佛山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陶瓷业往外“赶”,政府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宁舍一点gdp,也要换回青山绿水”。在《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中列举了陶瓷产业的“七宗罪”: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节能降耗任务艰巨、资源约束日益突出、自主创新有待加强、企业不够大不够强、行业自律管理较弱、国际市场存在障碍。污染矛头首当其冲。 

  事实上,有人认为政府敢以壮士断腕方式来主导一个产业的转移,和陶瓷业在佛山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下滑有关,其产值约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7%,但其纳税总额只有18.09亿元,所占比重也只有3%左右。 

  “虽然表面上产值只有614.45亿元,但加上产业链上下游以及陶瓷拉动的配套产业,其产值至少在千亿元以上,把污染责任完全算到企业头上有失公允。”一位熟知内情的政府人士如是表态。 

  蓝卫兵认为,同行对比才能发现问题的实质。意大利博洛尼亚同样有300多家陶瓷企业,比佛山的产业集群更为密集,但其企业内部环境相当整洁,没有一丝灰尘。他们燃料使用的是液化气,引进设备过程中,从球磨机、喷雾棒,再到窑炉、压机,所有产生灰尘废气的环节全部加装环保设施,完全达到排放标准,环保设备投入占总投资成本的四分之一。“燃料成本相同的前提下,佛山陶瓷本地生产成本对比博洛尼亚依然具备较大的优势:一方面资源成本几乎为零,人员成本也非常低廉另一方面,所用的机械设备也实现了国产化,环保升级实现过程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对于业界担心佛山陶瓷会否就此步向空心化的问题,佛山禅城区经贸局局长胡安泉回应说:“禅城区留下25家优质陶瓷企业,占整个生产规模的60%,生产部分并非全部转移。” 

  佛山市经贸局科长区志贤也曾表示,在佛山对陶瓷产业进行调整提升的过程中,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但其实这中间存在一定的误解,“佛山对不符合环保等相关要求的陶瓷产业进行整治的同时,还扶持一系列高新技术及高端的建筑卫生陶瓷、特种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等等,希望通过调整,使这个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个更高层次发展指的是政府意图打造“总部经济”的构想。包括发展总部经济、品牌建设、给予部分符合产业政策的陶企用地支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等等。尤其对于陶瓷企业总部给予资金、用地、人才、税收、行政手续“绿色通道”等全方位的支持。 

  对此,大部分企业并不买账。他们认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搬迁出去了,与之对应的化工、机械、包装、餐饮、物流、广告等配套行业都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提总部经济,还提出要打造全球陶瓷之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佛山陶瓷外迁对配套产业的影响正日渐显现:佛山1600多家广告公司中,至少有一半是为佛山的陶瓷企业提供企业品牌宣传推广手册的设计制作、出口包装的平面设计与印刷等服务。随着今年佛山陶瓷企业大量外迁和关停,该领域的业务量大幅锐减。与此同时,与陶瓷生产环节匹配的陶瓷机械制造业也在萎缩——陶机月销售额普遍只有以前的一半,少的只有1/3。近六成企业计划将工厂转移。佛山陶机龙头恒力泰、科达机电纷纷表态,等江西高安市新兴的陶瓷基地进一步发展,不排除在当地设立分厂。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简单把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出去,天真地设计一个总部经济是死路一条。”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认为,佛山以这种方式搞总部经济不是一个明智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