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市宏宇杰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陶瓷动态 >> 正文

保留42家企业就是保住了佛山陶瓷?

作者:电子陶瓷    文章来源:陶城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9
上周四上午佛山市主要领导人再次与几位陶瓷大佬对话,中午市领导还饶有兴致地与大家共进午餐。几个小时的交流总体气氛和谐,宾主基本上都能畅所欲言,彰显了目前政府以人为本的一面。但透过融洽对话的表象,政企之间思想的交锋依然无处不在,尤其是几家被列入关闭对象的小企业没能抢到话筒,很是郁闷。
   
   但有对话总是有收获的,这次座谈的两个主要收获:一是领导当场表态同意考虑在本市规划一个精品陶瓷工业园,供那些处在中心城区或居民区的陶瓷企业转移生产基地。二是为推动行业的清洁生产,政府开始关注如何将企业原材料加工环节转移出去的问题—— —也就是关注原材料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问题。这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做到将现有的原材料加工环节转移出去,留下来的理由就非常充足了,因为这个环节的污染占了大约一半。更令人有些亢奋的是,29日下午,佛山市经贸局召集佛山陶协领导及主要企业代表,就前一天上午市主要领导与佛企老板对话涉及的几个核心话题继续座谈。市经贸局的负责人在会上透露:市里原来就有考虑在高明明城镇规划精品陶瓷工业园,让一些发展势头好,产品附加值高,能代表佛山陶瓷水平的企业进驻,这些企业主要是政府计划留下来的企业。他还表示,如规划落实,现在所处的位置不合适的保留企业,政府将让其转移到精品陶瓷工业园,只是土地不可能按需分配。
    
  这确实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遗憾的是这个积极的信号只是给准备留下来的那42家企业的,不是给计划关闭搬迁的235家企业。对于这235家企业来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局面,眼下并没有丝毫改变。最有意思的是,紧接着28日上午的这个座谈会,29日佛山市政府又召开第十次陶瓷产业调整提升联席会议,按主流媒体的报道:会议要求各区加大推进力度,力争年底基本完成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任务,也就是再关掉139家。报道甚至提到:“对各产区列入关停名单的企业,不管有没有可以保留的陶企或者外资企业来收购、兼并,仍要按期关闭或者搬迁。”政策执行还不仅是这样密不透风,简直可以说是快马加鞭,层层加码。在29日下午举行的市经贸局与陶企代表的座谈会上,顺详陶瓷副董事长罗国均诉苦说:他们在三水区的厂今年3月26日被定为二类提升企业,为此他们投入100万改造尾气排放。4月25日政府发文表示达到排放要求。6月份政府通知搬迁,可以谈补偿。7月份政府要求年底一定要搬,不谈补偿。据称三水乐平镇10多家企均遭此“待遇”,他们现在与政府谈判的诉求已经退到最底线—— —给点搬家的过度时间吧。
    
  回到第一个问题。政府态度坚决,只保留有42家陶企,并列入扶优扶强,理由是这些企业虽然只占总数的11.6%,但其销售值却占了60%~70%。换言之,保留了42家企业,就基本上保留了“佛山陶瓷”—— —更何况政府还要在本地建立精品陶瓷工业园,给42家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行业人士却并不这么看:首先一批好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权被严重忽视了。这些企业基本上是一些产品技术和艺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一方面是行业特性所决定,同时它们也可能就是未来的“大”企业。其次是当作为产业集群中坚力量的大批中小企业非正常死去后,陶瓷产业集群也就跟着走到了尽头—— —42家企业不可能构成产业集群。没有了产业集群也就没有了集群效应—— —它能转化为企业经营的集约化效应。换言之,42家企业的综合生产成本理论上也要上涨。再次,靠42家企业的有限产能很难培育大市场、大物流、大会展,当然也很难充实所谓的“总部基地”概念。总之,只有42家企业的佛山陶瓷,已经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意义上的“佛山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