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市宏宇杰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陶瓷动态 >> 正文

中国陶瓷低价出口是自卑后的价值扭曲

作者:电子陶瓷    文章来源:广东建设报·陶瓷周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10
中国陶瓷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产规模堪称世界第一,已是不争的事实。供大于求和产品同质化及服务同质化所带来的恶性竞争,更是陶业有识之士极不愿意看到的残酷现实。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产品品质、销售渠道、自主品牌影响力等决定了单位产品价值。这正是中国陶瓷所匮乏,许多陶企停留在贴牌生产,低价出口,利润都让国际中间商赚去了。而低价出口便是价值链扭曲后的自卑,更是欺内惧外、贱卖国家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的恶中之恶。 

  众所周知,我国陶企在核算产品成本时是将投资成本回收,原材料(包括燃料)采购成本、工人工资、厂房租金、税费、银行利息、销售及物流成本等成本简单地叠加。但是,在市场竞争全球化的今天,却把最应该计算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价值成本和最具增长的设计价值却忽略不计。或许是国内陶企羞于谈设计,新品开发以相互仿制为主,缺乏创新,更缺乏对文化艺术深刻理想。

  毋庸讳言,陶企在国内市场销售、宣传推广,将陶瓷产品的质量、花色、品种,以及泛化的文化、服务、品牌等吹得“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见几回”,谁都不放在眼里。然而在最为辽阔的国际市场上,却因缺乏创新设计的短视而自卑得“唯洋人价格是从”———中国陶瓷就只能售这个低价钱。在洋人高挤压下,为了几个可怜的美金,只能忽略了产品应有的价值,片面强调量的销售,将薄利多销的销量视为企业盈利的惟一途径。不管产品生产用了多少国家宝贵资源,也不管产品以阿猫阿狗的名义销售,只管眼前能销售多少产品,能为他赚几个小钱。至于国际陶业同行如何评价,以及因为低价倾销而给中国陶业带来负面影响,所有这些都似乎与他毫无关系。

  有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愤慨地说,在国际贸易中,同类产品同等质量,单位产品价格不及人家二分之一,是垃圾价格。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建陶业在国际贸易中,单位产品价格不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三分之一,何尝不时令人痛心愤慨的“垃圾价格”。

  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现代企业及企业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追逐利益最大化,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推崇和尊敬。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故意去践踏产品应有的价值,而是应该千方百计匠心独运去创新设计、去增加更多的附加价值。比如,文化、技术。因此,建立国际化的渠道和赢利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惟有积极推动企业信息、物资、产品、技术、资金、人才等的全球大流通,企业产品才能产生价值最大化的投资回报。

  惟有建立渠道为王、资金为王、设计为主导、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国际市场为舞台,以文化和创新去提升价值,以设计区别于对手,以差异化提升竞争力,最终促成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我们才能还原被扭曲的价值,建立自信,并将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我们才能做到产品领先、设计领先、品牌领先、价值领先。